2019年11月16日-18日,由中自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氣污染成因與控制技術研究”重點專項“替代燃料車和摩托車等污染排放控制技術與系統研究”項目第三年度工作總結會議在成都圓滿召開。
會議邀請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王磊處長、大氣污染防治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副所長賀泓和國家生態環境部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副主任丁焰等專家蒞臨會議評估指導。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江門市大長江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武漢菱電汽車電控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無錫威孚力達催化凈化器有限責任公司和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等十幾家項目單位及項目管理人員參加匯報。
我國擁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近年來天然氣汽車獲得迅猛發展。截止2018年底,我國天然氣汽車保有量達670萬輛,同比增加62萬輛,增幅為10.20%,連續5年居世界首位。天然氣車排放的尾氣中,常規污染物主要是NMHC、NOx、CO,非常規污染物主要是甲烷(CH4),其中CH4占總HC的比例超過90%, CH4是主要的溫室效應氣體。我國也是摩托車最大生產國和使用國,摩托車保有量接近全球的50%。 截至2018年底,全國摩托車保有量達8700萬輛,比2017年的8200萬輛增加了500萬輛,增長率6%,居世界第一。從尾氣PM2.5排放特征來看,天然氣車與摩托車排放的PM2.5粒度均小于<0.1μm,小于柴油車排放的PM2.5的粒度(0.3μm,H.Burtscher,Aerosol Science,2005,36,896-932)。PM2.5的粒度越小對人體的毒害越大,因此,有必要更加嚴格控制天然氣車和摩托車的污染物排放。
面對機動車污染治理的迫切需求,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氣污染成因與控制技術研究”重點專項部署了柴油車、汽油車、替代燃料車和摩托車等污染排放控制技術與系統研究項目。其中“替代燃料車和摩托車等污染排放控制技術與系統研究” 由國內天然氣和摩托車催化劑技術研發實力雄厚的中自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牽頭承擔,聯合四川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多家單位,旨在研發建立適用于滿足替代燃料車國Ⅵ標準和國Ⅳ摩托車標準的關鍵高性能稀土催化材料和高效穩定催化劑的合成新原理、新技術,形成可靠的天然氣車和摩托車污染排放控制后處理系統集成技術并推廣應用,支撐我國機動車污染減排。項目經過三年的運行,經過各參與單位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重要進展:
代表性成果
1、關鍵基礎催化材料突破高溫穩定性
關鍵基礎催化劑材料突破了材料的高溫穩定性難題,成功開發出滿足國VI天然氣車和國IV摩托車的污染排放控制催化劑所必需的耐高溫高比表面氧化鋁材料技術和高熱穩定性的稀土儲氧材料技術。氧化鋁材料1100 °C/5 h,比表面積111 m2/g;稀土儲氧材料1000 °C /4 h,比表面積52 m2/g。
2、摩托車催化劑及后處理系統滿足國IV排放標準并開始批量供貨
以突破高溫穩定性的材料技術為基礎,結合開發的專用CZA復合功能材料的應用,采用貴金屬前驅體調變、涂層表面活性劑與分層分段等技術,成功開發出了滿足國IV標準的摩托車催化劑。至2019年10月,共有17款摩托車通過了國家專業檢測機構檢測,滿足國IV標準。
3、天然汽車催化劑及后處理系統滿足國VI排放標準并批量供貨
以突破高溫穩定性的材料技術為基礎,采用雙溶劑法、還原法和多層涂覆等技術和工藝所制備的國VI天然氣車催化劑,與國際供應商催化劑同類產品對比測試,綜合性能居國際領先水平。已匹配8款重型燃氣機(占比超60%)和36款輕型車,在天津汽車檢測中心/襄陽汽車檢測中心經國家專業機構排放試驗,滿足國VI標準。該產品去年10月開始在北京公交,先后裝車400余臺,實時檢測數據顯示,NOx排放穩定。國VI法規今年7月1日實施后,該產品已開始大批量供貨,銷售收入已超過4-5億元。
二、主要科技創新點
創新點1:成功研究開發了由不同種類的稀土納米晶組成的稀土復合納米儲氧材料技術和由稀土、堿土等穩定的復合納米氧化鋁材料技術,解決了材料的高溫穩定性,與國外同類技術相比,材料性能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創新點2:開發出同時具有低溫高活性、高耐久性、寬空燃比窗口和多種污染物高效協同轉化的天然氣車催化劑技術和摩托車催化劑技術,催化劑性價國際領先。
創新點3:采用集成化和一體化設計,成功開發出穩定可靠的國Ⅵ天然氣發動機和國Ⅳ摩托車污染排放控制后處理系統。并通過熱管理技術,成功實現多款發動機及摩托車整車的催化劑技術應用匹配,經國家專業機構檢測,完全滿足國家排放標準。
三、項目客觀評價
1、該項目研究的國IV摩托車催化劑共匹配17款摩托車,通過工信部公告認證和環保部環保信息公開。
2、該項目研究的國VI天然氣車催化劑共匹配8款重型燃氣機、800余款重型車和36款輕型燃氣車通過工信部公告認證和環保部環保信息公開。
2、發表科技論文28篇,其中SCI收錄21篇
3、申請發明專利22項,申請實用新型專利6項,已授權專利4項
4、形成國家標準2項和行業標準2項
“替代燃料車和摩托車等污染排放控制技術與系統研究”項目研發的成果帶來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同時,為我國摩托車國Ⅳ排放標準和天然氣車國Ⅵ排放標準的實施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成功突破了國外的同類技術封鎖與產品市場壟斷,使我國替代燃料車和摩托車后處理技術成功躋身國際先進行列,脫離產品技術對進口外資供應商的依賴,有力提升了我國后處理行業的國際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