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道路移動機械是尾氣排放大戶,一臺低于國Ⅲ標準的機械尾氣排放相當于50~80輛小汽車,且非道路移動機械存在底數不清的普遍現象。
面對日益嚴峻的大氣污染防治形勢,加強非道路移動機械的監管已刻不容緩......
今年,四川省成都市針對市域內非道路移動機械保有量大、監管“空白”的現象,積極探索精準監管新路徑,在全國率先實施非道路移動機械備案登記和標志管理,取得初步成效。
環保“身份”編碼管理精準掌握底數動態
“你看,我這個挖掘機的環保標志和‘身份’編碼都辦下來了,你也趕快去申請”。近日在成都各大工地,你會經常聽到駕駛非道路移動機械的師傅們這樣說。
今年6月,成都市出臺《成都市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監督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明確了施工現場的挖掘機、裝載機、推土機等11類主要非道路移動機械實施備案登記和標志管理的具體步驟。《規定》要求,機械所有人需向環保部門提交備案登記申請,審核通過后發放統一“身份”編碼的排放標志;排放標志需按要求張貼在機械上,并在車身顯著位置噴涂排放編碼。
“對那些沒有取得環保標志和身份‘編碼’的、不符合排放標準的非道路移動機械,將禁止進入施工現場。”成都市環保局工作人員介紹道。
截至9月4日,全市共有25385臺申請備案,審核通過22998臺,發放標志20746臺,其中國Ⅰ標志3024臺、國Ⅱ標志13650臺、國Ⅲ標志4048臺,進一步摸清了底數。
環保“在線”備案管理讓信息多跑路
實施備案管理是否會給非道路移動機械車主帶來不便,特別是辦理過程會不會相當繁瑣?
答案是否定的
據了解,成都市環保局專門建立了非道路移動機械網上監管平臺(微信小程序),實現備案登記、標志管理和機械進出工地信息化管理。非道路移動機械所有人使用手機通過微信小程序,10分鐘內便可完成機械備案注冊、個人機械備案、環保標識碼領取,真正實現了“讓申請人少跑路,讓信息多跑路”。在小程序中錄入機械信息后,工地管理人員才能允許機械進場作業。
搭建網絡備案平臺,優化了辦事流程,強化了“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另外,平臺也向其他行業主管部門開放,實現各部門聯合進行非道路移動機械的監管,為精細化管理污染源排放提供更加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通過備案和發標,尾氣排放主體責任得以壓緊壓實,將促使使用者對機械進行更新,推動市域非道路移動機械的組成結構持續改善。成都市環保局工作人員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