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氫能委員會加入了一批新成員,會員單位增至81家,中自催化成為首家進入國際氫能委員會的中國催化劑企業。
這批新成員共有22家,分別為:
5家指導委員:CNH工業、米其林、沙特阿美、舍弗勒集團、西門子;
12 家支持組委員:美國查特工業公司、雪佛龍、愛爾鈴克鈴爾、澳大利亞FMG集團、高浦能源、韓國日進、MANN+HUMMEL、麥克德莫特、尼古拉汽車 、中自催化、意大利斯納姆、澳大利亞伍德塞德 ;
一個由5家公司組成的投資者集團:Antin Infrastructure Partners、法國巴黎銀行、John Laing、法國農業信貸銀行、法國興業銀行。
據能鏈了解,此前,加入國際氫能委員會的中國企業共有6家,分別為:國家能源集團、長城汽車、濰柴、中石化、Re-Fire重塑科技、億華通。
隨著此次中自催化的加入,目前已有7家中國企業加入國際氫能委員會。其中,國家能源集團、長城汽車、濰柴、中石化均為指導委員;Re-Fire 重塑科技、億華通、中自催化是支持組委員。
相關簡介
中自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自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建于2005年,位于成都高新西區,公司以催化劑技術為核心,致力于天然氣、柴油、汽油等燃料發動機排放后處理催化劑(器)以及氫燃料電池催化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目前,該公司是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是四川省重點推薦的科創板預備上市企業。
該公司依托四川大學雄厚的科研實力,產學研相結合,擁有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1名,國家萬人計劃1名,四川省千人計劃專家1名,四川省萬人計劃2名。
中自催化產品是治理機動車排放污染的關鍵零部件。已向濰柴、重汽、一汽等發動機制造企業;中國一汽、中國重汽、東風汽車、福田汽車、宇通等商用車企業;長安汽車、小康動力、柳機動力、東安動力等乘用車企業提供汽車尾氣凈化催化劑。
國際氫能委員會
國際氫能委員會于2017年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成立,匯集了來自各個行業和全球主要市場的公司。
國際氫能委員會成立之初已設定自身的目標,即將氫作為應對能源轉變的主要解決方案之一。該組織尋求加速投資發展氫能和燃料電池行業并積極推動實現商業化。
創立時,共有13個創始成員國,目前該委員會已經擴大了6倍多。